通知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浏览量: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家推动创新创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已经成为全国关注度最高、参赛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比赛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

       《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为做好大赛参赛项目的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组织机构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比赛进行全程指导,具体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国家大学科技园、教务处、研究生院、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科学技术研究院、校友总会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联合办赛,航空学院承办高教主赛道,管理学院承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附属中学承办萌芽赛道。

       三、赛道分类

       本届大赛举办“1+1”系列活动,第一个“1”指1项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详见附件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见附件2)、萌芽赛道(详见附件3)、增设产业命题赛道(赛道方案另行通知)。第二个“1”指1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四、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4月-5月):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1年4月15日,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各学院将报名表(附件4)和项目汇总表(附件5)的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cxcy@nwpu.edu.cn

       2.项目评审(6月):分为项目计划书评审和项目展示答辩评审两个阶段,具体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3.校级培育(7月-10月下旬):学校将选拔优秀项目进行强化指导,推荐报名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

       五、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5.参赛人员(不含师生共创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6年3月1日之后出生)。

       六、工作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比赛作为“双一流”建设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载体抓实、抓好,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推荐工作,发动在校生[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和毕业生(毕业5年内校友)组团参赛,重点围绕本科生创新基地、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在研项目,“双创”团队立项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等进行重点宣传和引导,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参赛完成情况纳入各学院2021年人才培养绩效考核指标,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各学院指定1名负责人(教学副院长或副书记)和1名联系人具体做好组织、动员、申报、宣传工作。各学院在完成网上申报同时,须择优推荐5个重点团队。

       七、奖励机制

       设特等奖10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若干;

       对获得校级一等奖及以上团队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双创导师”称号;对组织有力、成绩显著的学院,颁发“优秀组织奖”。

       八、联系方式

       1.QQ交流群:796731251(群1)、798718241(群2),请参赛队员加入任一交流群,便于赛事答疑及交流。

       2.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党委学生工作部     贺华:029-88430687

       教务处             谢潇潇:029-88430589

       研究生院           徐含乐:029-88460398

       团委               夏春雨:029-88430890

       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吕冰:029-88430377

       国家大学科技园     顾振芳:029-88491250

       科学技术研究院     李源:029-88492232

       校友总会办公室     孙武斌:029-88493561

       附属中学           王锦:029-88460263

       航空学院           赵超:029-88460941

       管理学院           那依力:029-88431785

       特此通知。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