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动态 >> 正文
喜报!我院获批4门省级一流课程
浏览量: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院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截至目前,学院共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12门。

  

课程介绍:
     1.微分几何
    《微分几何》主要内容为三维欧氏空间中曲线和曲面几何的局部理论与内蕴几何学,要求掌握微分几何中基本观点、理论、计算和研究方法,通过几何概念、定理、算例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几何发展史、研究方法、数学家故事中学习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优秀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课程特点是以线下板书手写为主,辅以演示动画、视频、程序,注重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传授,融入学科前沿思想和内容。

     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是高等数学理论在复数域上的推广与延伸,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流体力学、电磁学、热学、弹性理论中的平面问题的有力工具。本课程主要包含复变函数的概念、复变函数的导数与积分、级数、留数及Laplace变换等,这些内容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贯彻落实我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养理念,面向智能化时代的国防特色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复变基础扎实、数学技能娴熟、创新能力突出、数学素养卓越”为内涵,“家国情怀、大国工匠、追求卓越、引领未来”为外延的课程目标。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注重两性一度,充分利用慕课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并结合我校国防特色,依托三航优势引导学生重视理论,为将来从事相关工程重大问题打好基础,深入贯彻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理念。

     3.应用回归分析
    《应用回归分析》属于统计类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总师”型人才培养,通过课程讲授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担当、宽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知识结构、深度的学习思考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厚实的文体美劳素养。本课程主要讲授一元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经典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注重回归方法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学科领域的实际应用。此外,还将稀疏识别、模型辨识等交叉学科前沿知识有机融入课堂。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回归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等核心知识;了解回归参数估计改进方法、回归变量选择方法及非线性回归模型;熟练掌握回归分析在实际问题中建模和求解过程。注重学生从基础知识、专业素养到学科前沿的进阶式培养。

     4.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课程作为数学专业本科生最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先后面向数学与统计学院、理学大类、教育实验学院学生开设。目前,团队成员由三名教授、三名副教授组成,其中,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省杰青2人。在学院的教学评估中,团队教师评教连续位居前 5%。该课程服务于学校“总师型”人才雏形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搭建思维转换阶梯,以“分层次、研究型、改考核、育拔尖”为思路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已具有初步建设成效,先后入选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校一流课程、校高水平示范课。该课程建设多元教学资源库,构建逐级深入、梯次推进的教学科研训练体系,实行综合考核模式,助力拔尖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近年来,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学校特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旨在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并应用课程建设新理念、新模式,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未来,学院将紧紧围绕“127”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课程建设的品质和水平,构建全员参与的课程建设氛围,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措施,形成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课程建设格局,力争全面贯彻落实“总师育人文化”,努力提升学院课程的整体质量,为培养“总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图文:李思遥/审核:郭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