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校“127”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学术创新,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2025年4月3日至12日,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聂玉峰教授、副院长都琳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任肖曼玉教授、青年教师彭江军副教授组成代表团,赴波兰、德国开展学术访问与交流合作。此次访问旨在加强与欧洲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推动国际科研合作、师生交流与联合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4月4日至6日,在华沙理工大学Tomas Lewinski教授的大力协助下,代表团分别访问了华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华沙大学数学、信息与力学学院,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4月4日上午,代表团在土木工程学院的访问中,受到院长Andrzej Garbacz教授、国际化副院长Artur Zbiciak教授、科研副院长Paweł Łukowski教授以及康毅博士的热烈欢迎。双方先互相介绍两院基本情况和科研团队情况,随后双方就工程领域中的结构力学和材料性质分析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共同探索了科研合作的新模式,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Artur Zbiciak教授介绍学院和科研情况
图2:交流会嘉宾合照
4月4日下午,代表团转赴华沙大学数学信息与力学学院,与院长Lukasz Kowalik教授、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副主任Anna Zatorska-Goldstein教授、国际化副院长Agnieszka Świerczewska-Gwiazda教授、Piotr Rybka教授以及Tomas Lewinski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由Lukasz Kowalik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包括下设的数学、信息和应用数学结构三个机构,接着,科研负责人Anna教授介绍了学院在偏微分方程求解领域的深厚底蕴和近20年来在数学四大刊(包括《Annals of Mathematics》、《Inventiones Mathematicae》、《Acta Mathematica》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发表的研究成果。随后,我院肖曼玉主任详细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学科研究和团队科研情况。双方就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从暑期夏令营和暑期课堂入手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模式,为未来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双方代表交流合照
4月7日至10日,代表团远赴波兰波兹南,参加了备受瞩目的“第95届国际数学与力学年会”。借此盛会广结同好,寻求与欧盟国家顶尖数学学者的合作机会,并积极分享各自的最新科研成果。
聂玉峰教授的学术报告《St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of Reduced Order Methods Based on POD with Finite Element Solutions for Nonlocal Diffusion Problems》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都琳教授的报告《Data - Driven Prediction of Dynamic Systems based on Sparse Reconstruction and Neural Networks》展示了前沿的预测技术;肖曼玉教授的《Large - Scale Structural Transient Dynamics Optimiz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Reduced Models》提出了创新的研究方法;彭江军副教授的《Hyperspectral Image denoising via Low - rank Tucker decomposition with Subspace Implicit Neural Representation》则展现了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这些报告都受到了在场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此次学术交流会不仅加强了波兰理工大学、波兰数学研究院、波兹南理工大学以及德国相关高校之间的联系,更为后续稳固和拓展与欧盟高校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图4:聂玉峰院长作学术报告
图5:都琳院长作学术报告
图6:肖曼玉教授作学术报告
图7: 彭江军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图8:GAMM国际大会代表团合影
4月11日,代表团抵达德国慕尼黑,对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交流与访问。首先,慕尼黑工业大学国际部负责人介绍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整体情况包括创新生态、科研转化、卓越人才培养等方面,随后参访慕尼黑工业大学智能能源实验室,听取了负责人介绍关于创新能源技术及科技转化中关于全固态电池开发的最佳实践案例。最后,慕尼黑工业大学数学系Jurgen Richter-Gebert教授负责运营数学实践展览馆ix-Quadrat,详细介绍了数学与几何的奥妙,让大家感受到了数学的几何之美,并共同探讨了如何将数学以道具形式直观呈现,辅助教学。
图9:新能源电池研究进展报告
图10: 技术转移合作伙伴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紧紧围绕 “顶天立地” 四字方针展开。“顶天”即向上追求学术卓越,通过夯实理论基础、鼓励学术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在高水平数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立地”即向下注重实际应用,通过拓展学术视野、融合多元理念、开展广泛合作,推动数学及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和场景发挥作用,实现学术成果的落地转化。
未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将持续推进海外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的科研合作,不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提升引才效能,全方位扩大学校和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为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学校简介:
1.华沙大学
华沙大学(University of Warsaw)简称华大(UW),坐落于波兰首府华沙,是世界级著名研究型大学、欧洲顶尖高等学府以及波兰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62位。华沙大学成立于1816年,拥有200多年建校史,是4EU+联盟、欧洲大学基金会、欧洲大学协会、欧洲首都大学联盟的重要学术成员,诞生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五位波兰总理,曾被欧洲委员会授予“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
2.华沙理工大学
华沙理工大学(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于波兰首府华沙,是波兰最大、排名最高的一所研究型工科大学。该校始建于1826年,其前身是华沙工学院,其不仅是波兰历史最悠久,成果最突出的理工大学,且已连续十五年位居理工类院校的首位。该校入选了波兰教育部“卓越计划——研究型大学”计划(波兰全国只有十所高等学府入选)。该校在USNews波兰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三,在uniRANK2021波兰大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知名校友有波兰前总统Ignacy Mościcki,诺贝尔奖获得者Maria Skłodowska-Curie等。该校在理工领域卓越的实力与表现被誉为波兰的“清华”。
3.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简称TUM)始建于1868年,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世界级名校,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28位(德国第1),2025QS世界工程技术大学排名第19位。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文豪托马斯·曼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及社会名人的母校。隶属德国TU9高校联盟成员、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大学之一,已培养出19位诺贝尔奖得主,25位莱布尼茨奖得主。
(文:肖曼玉/彭江军/李卓榕,审核:聂玉峰/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