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模范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师资队伍 >> 典型模范 >> 正文
【师者匠心】国家级教学名师孙浩:坚持与传承,做名“四有”好老师
浏览量:

西工大新闻网10月11日电孙浩 孙青青)

编者按:

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希望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们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用知识、爱心托举学生成才梦想,用奉献、担当诠释师者本色。时代越是向前,越需要一大批好老师。今年,我校2名教师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获评人数居工信部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一,彰显了我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体现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个人简介】

孙浩,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博弈论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运筹学学会副理事长等。从教37年,担任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负责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统计学”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随机数学”负责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教学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奖、陕西省师德标兵、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党员、本科生和研究生最满意教师等奖励和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博弈论及其应用,主持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1.jpg

一、传承“热爱教学、奉献一生”的信念,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1986年,18岁的孙浩从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中专毕业,留在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我从农村走出来,深知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工作中,孙浩异常认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课后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宿舍兼办公室的简陋窑洞内为学生辅导补课。1996年硕士毕业时,他没有选择去收入更高的企业和研究所工作,与硕士导师赵选民教授和张雪霞副书记协商后,留校继续坚持做一名老师。孙浩有过7年偏远乡村教师经历,更懂得高校教师职业的神圣。刚留校前三年为高等数学老师做助教,随堂全程听主讲教师授课,课后反复和指导教师讨论两周一次习题课教案,耳濡目染,被她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同时在工作中受数学系老教师付丽珍、赵选民(硕士导师)、方珍珍等人的影响,传承了“热爱教学、奉献一生”的信念,坚定了“爱职业、爱教学、爱学生”做个好老师的决心。历时20年(1983-2003)孙浩完成了从中专学历到博士学历的跨越,2003年6月在荷兰Twent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机会去证券公司做博士后,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继续留下来做老师。

2.jpg

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2014年9月9日上午,孙浩教授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下午,与会全体教师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上午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在后续工作中,孙浩教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积极进取,经过九年的努力,从省级教学名师成长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3.jpg

二、情系三尺讲台,开展教学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孙浩教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讲授过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等13门课程,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树人、以身垂范,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个学生。依托主讲的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根据课程特点,课堂上,采用问题驱动、启发讨论、建立模型、推测结论、科学探索、仿真验证、推广应用等系列教学方法;课间,利用概率方法随机猜幸运数字活跃气氛;课后,指导学生开展数模竞赛、数学实验、大创项目、科学研究等创新活动。同时孙浩教授开展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和方法的探索,形成了“三纵、两平、三横”建设模式和路径,将一流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2020年《教师报》报道了孙浩教授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2021年陕西卫视介绍了其课程改革的相关情况;2022年陕西新闻联播介绍了其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4.jpg

身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构建了“织牢底子、搭好台子、扶稳梯子”科研育人模式,培养了“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团队大部分老师都是回国留学人员,同时又是党员,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黄大年团队”为榜样,树立“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及做基础研究甘愿“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精神。2020年科研团队荣获西北工业大学首届科研育人示范团队。

5.jpg

三、无私奉献,课外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创新实践活动

孙浩教授留校任教第二年开始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课外科技活动,已指导学生26年,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培训数学建模竞赛学生,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2005年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

孙浩教授长期负责我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工作,把我校数学建模竞赛办成了被学生亲切地誉为“五一数模节”,成为我校五一假期校园最美的风景线,形成了西北工业大学特有的数学建模文化。在数学建模创新实践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基础为本、实践为魂、素养为翼”的工科大学数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践行了“基础-实践-素养”融合发展的“二三三”大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出“实践引兴趣,兴趣带学习,学习提素养,素养促发展”的数学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受益学生达10余万人,该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6.jpg

【名师寄语】

教师这份工作非常神圣,让我不敢懈怠。人才培养的时间线没有回程,负责好自己的这一段我才安心。

(审核:孙中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