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新闻动态 >> 正文
讲解队“长安一轮月,代代夜空明”定向实践队汇报之青铜器博物院
浏览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简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新馆馆舍用青铜器出土的场景作为建筑造型,馆藏文物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等禁止出境文物。在这里,我们更好的了解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

        队员感受

        来到宝鸡的第一个清晨,队员们从宾馆步行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博物院建在高处,独特的青铜器造型的建筑十分瞩目,沿着台阶登高而上,青铜器博物院出现在眼前。作为讲解队的成员,队员们热切地想要探寻青铜器起源,系统的了解更多青铜器及其使用的制度。

(陆涵)

        馆展简介

        第一展区为青铜器之乡,通过了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在这里,我们通过精致的沙盘图了解了宝鸡的地理位置,看到了作为青铜器之乡的宝鸡在千年前所处的中华文明之源头。

        第二展区为周礼之邦,这个展块展出了很多的用于礼乐或是祭祀的青铜器,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到千年前的制度。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在下面我们会为大家重点介绍。

        第三展区帝国之路,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出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通过对于多个历史场景的复原,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这些历史故事。

        第四展区智慧之光,以复原西周青铜作坊的形式,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造工艺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块范法和失蜡法。

        队员感受

        何尊,一件重器,在多数人看来,它,就象征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好像除此之外青铜器博物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物。然而经过我们的参观学习,我发现,平日较少听闻的晚清四大国宝、逨盉亦是非常珍贵且有意义的文物。作为一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志愿者,我为它们的埋没感到惋惜。或许,陕历博可以和青铜器博物院合作,通过藏品和人员的交流、宣传,帮助青铜器博物院增强影响力,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们。

(胡锦晨)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何尊

        #何尊,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

        #何尊,散发着“狞厉之美 ”。有原始图腾的天真、厉电般的狰狞、谶语般的诡谲、苍松般的 威仪、黑云股的凝重。青铜器身上的所有亮点,都可以通过何尊折射出来。这件宝物被称作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被称作“镇国之宝。“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这 些人件宝器相比,它高只有39厘米、重只有14.6公斤,是它们之中的小兄弟,但由于造 型奇特,有骇俗之美、惊世之姿,将思想家的深邃、哲学家的缜密、美学家的夸张统统融于 一身,在青铜器世界中熠熠闪光,璀璨夺日。

        何尊

        队员感受

        在我们长安校区的东大门广场上,也复刻着一组叹为观止的何尊组雕设计。这边是象征着国家的何尊雕塑,那边是跪地低头的持剑武士。不由地将那方小小青铜器的特点与我们工大学子的使命联系起来,即使默默无闻,也甘于奉献,为国铸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石明姝)

        何尊发倔史

        1963年, 陕西宝鸡贾村镇的一个农民院子里, 天刚刚下过雨,这家的住户发现因雨水冲刷,院后的土崖有所坍塌,其中好像有亮光。被埋藏了三千年的何尊就这样出土了。

        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聘请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组织筹备。马承源先生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备选展品,其中就有这件饕餮纹铜尊。马承源先生见到这件青铜器后,心中十分纳闷,依照多年的研究经验,西周早期如此大的青铜器怎么会没有铭文呢?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寻找,隐约感觉底部刻有文字,立即进行清除泥土和锈迹的工作。果然,铭文在铜尊底部显现出来,器底共有122字。依照铭文,这是西周早期贵族“何”所铸造的青铜器,故将其更名为“何尊”。

        重要意义

        何尊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是我们做为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宅兹,就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即现在洛阳一带。

        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除了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外,它们又代表着真实、诚信,代表着久远,代表着不朽。

        队员感受

        后来,我们我们又看到了何尊,据说这件文物的来源很有意思,当时的一个村民以30元价格,卖给了当地的废品收购站,倘若没有那些工作人员的惊鸿一瞥,也许这件何尊还会像之前一样,换个角落继续沉默着,也许带着身上的历史,就此消失也说不定。

        再后来,这件青铜器在一次的展览上,被发现了其中好像有铭文,专家在进行一通忙活之后在上面找到了“中国”二字。

        所以,何尊作为最早“中国”的出处,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历史是存在的,他被一件件这样的文物所承载,所印证。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并不是其本身的价值有多高,而是他背后所承载的那段历史,一段段历史拼接起来,才形成了我们民族的根。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我们很幸运,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找到了来处,寻到了根。

(姚鑫玉)

        青铜器博物院之交流互长

        焱炎夏风,阻碍不了我们探询的步伐。“长安一轮月,代代夜空明”定向实践队是一支由各博物馆志愿者和文博爱好者组成的特殊队伍,我们肩负着学习交流的责任,需要借鉴品评不同博物馆的特点。值此良机,我们以问答的形式开始了调研之旅。

        博物馆讲解员/导游

        对于大多数的讲解员朋友而言,进馆服务同样是每日打卡上班的工作,选择的原因简单明了:近且安稳。只是遇到寒暑假这样游客数量激增的时段,排班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按照他们的观察,游客们来到此地主要是拓展视野,在此之上个人爱好的影响就比较突出:就比如说有的人他喜欢这个历史,那他会有拓展的需求;如果他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那他也就是跟着听个大概。

        志愿者&观察者(我们)

        在青铜器博物院中,志愿者们在协助维护场馆秩序的同时,需要肩负起分担部分寒暑假讲解压力的任务。并且志愿者们认为:由于博物馆各展区的设计问题,存在很多的楼梯,并且展区灯光较暗,所以希望博物院需要增加缓坡的数量,同时修整阶梯来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有一位有趣的研一的志愿者同学告诉我们,她选择成为志愿者有三个主要原因:1. 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学习。2. 对西周相关事物的喜爱。3. 学校的实习要求。

        参观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1. 讲解处标志不够明确,游客可能并不清楚讲解员联系处的位置,馆内游客听讲解的比例较低。

        2. 博物院办事处缺乏分工,游客中心、讲解员联系处、志愿者服务中心三者合而为一,办事效率较低,难以及时处理高峰人流。

        3. 场馆标语、指示牌数量不足,游客容易“迷失方向”。

        队员感受

        比起其他城市,宝鸡因其周人发源的独特历史背景而孕育出的青铜器文化可谓独步华夏,令人叹为观止。因而陈列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主要是历年来出土的不胜枚举的各类青铜器。完备的礼制青铜器的收藏,是该馆的一大特色,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器,皆有所陈列。这些青铜器在研究宗周文化层面上,不仅是从实物角度直接研究的历史资料,更是与浩如烟海的宗周典籍相互印证的断代瑰宝。钟鸣鼎食,是宗周礼制之道。这些青铜礼器,在礼制、奴隶制的背景下,被时代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的故事却在人类的典籍里传承下来,而那个封邦建国,宗法天下,以礼治国的宗周画卷,也在游览中铺陈开来。

(齐永轩)

        下期预告

        古时的长安承载着中华文化一代代的沉积,近代的西安也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反抗,在下一期中,我们将西安事变纪念馆与华清宫中西安事变遗址梦幻联动,以更多维度去了解西安事变。

        大学生志愿讲解队

        文字:胡锦晨林政

        编辑:陆涵

        审核:张莹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