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三秦学子圣地行: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赴延安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
浏览量:

延河润初心,宝塔照征程。9月13日至14日,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74名师生搭乘红色研学专列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总师型”人才实践育人“三个一”——延安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2025级本科辅导员张倩带队。

乘红色专列,启研学新程

13日,师生们乘坐陕西省首趟红色研学专列前往延安。列车化作奔腾的“红色讲坛”,在《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中破风前行。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项目副总师黑文静为同学们带来专题党课《鲲鹏振翅九万里 长空无涯任搏击》,将运-20鲲鹏扶摇九天的攻坚史诗娓娓道来。钢铁巨翼与赤子之心在此交汇,这堂“火车上的思政课”让学子们深切感受到了“国之重器、不负人民”的千钧重量。

观历史画卷,忆延安岁月

抵达延安后,师生们首站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系统了解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辉煌历程。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朴素的窑洞无声讲述着“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岁月。旧址副主任张茁讲授的专题课《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与抉择》,将“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铮铮誓言烙印在师生心间,让信仰的火焰跨越时空熊熊燃烧。师生们还特别参观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览,大量珍贵展品生动再现了全民抗战的历史画卷,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民族救亡的磅礴力量。

赏红色演出,忆峥嵘岁月

当日晚,师生们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保育员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屏障,血泪交融的剧情震撼心灵。《歌声中的抗战精神》讲座则掀开文艺抗战的磅礴篇章:《延安颂》的旋律如曙光破晓,《黄河大合唱》的怒吼似惊涛裂空。乐符与历史在此碰撞,让学子们领悟到文艺既是匕首投枪,亦是凝聚民族魂的永恒火炬。

访枣园旧址,明宗旨初心

14日上午,师生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触摸先辈足迹,这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沃土,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源起。学子们齐声诵读《为人民服务》,声浪响彻黄土高坡。在《张思德精神与<为人民服务>》主题授课中,师生们深刻领悟到那句“甘为人民奉献、甘为民族奉献”铮铮誓言的血脉深情。

探西北局史,悟魂铸精神

来到西北局纪念馆,师生们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业史诗。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历程诠释着"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诉说着红色政权从黄土地生长出的伟大密码。

承红色基因,汇理想长河

刘老师开始提到延安文艺协会的建立是在延安四面楚歌时,我还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在危难时期发展文艺,但当我听到《延安颂》的巨大影响,冼星海前辈历经艰辛创作出《黄河大合唱》,我明白了,文艺协会必须建立。这些摇动中回响的抗战歌曲传递出军民同心的坚守,对抗战民族意志的坚定,正是它们为抗战的胜利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正如刘老师提到的,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历史,作为西工大的学子,希望我们能带着今天从歌声中汲取的力量,铭记历史、砥砺初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篇章。

——2024级本科生杨曜源

踩上延安这片红色热土,随着实践的深入,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课本里的“革命岁月”也更加有了温度。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直抵心灵的震撼,对“传承”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底的信念也愈加发烫。作为数统学子,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担当责任,以数据溯峥嵘,用公式算初心,将严谨算力化作报国之力,在数据浪潮中勇担使命,让青春在强国征程中熠熠生辉。

——2024级本科生李贞臻

当我踏上这趟专列,就被车厢里浓厚的红色氛围深深吸引,车窗、车厢壁上的布置,将延安革命旧址西工大抗战时的育人故事生动展现,历史与现实在此刻紧密连接。列车上的这堂独特 “火车思政课”带我们回顾了延安时期爱国青年的热血奔赴,“到延安去”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潮流,更是他们为追求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前往延安的革命实践。

——2025级本科生张书嘉

逝者的意义由生者赋予,作为西工大学子,我们要不忘来时路,铭记艰苦创业之困难,发扬实干当先之品质。从延安汲取的精神力量,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融入到今后的学习与科研中。不惜奉献,不怕牺牲,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2025级本科生鞠琨钰

这种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至今依然滚烫。我们虽已远离战火,但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同样需要做出坚定的抉择: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是选择小我还是大我?前辈们的选择已经给了我们最响亮的回答。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5级本科生李瑞

站在革命圣地,我深切感受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传承延安精神,更要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答卷: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需要,以专业学识贡献社会发展,这正是我们对延安精神最好的传承和践行。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和决心,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25级本科生王瑞林

此次延安之行,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奔赴,更是一次涤荡灵魂的思想淬炼。师生们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信仰的温度,未来定将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公诚勇毅”的校训深度融合,书写科技报国的壮丽诗篇。(文:兰雅婷,杨曜源,王歆语/审核:张莹)